“死者为大、入土为安”风俗根深蒂固,当然,这也体现出华夏儿女的孝道传统,但这也产生一系列的丧葬文化。为逝者把身后事做圆满,是亲朋好友发自内心的愿望。风俗文化对于受传统礼仪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来说,当地的一些婚丧风俗一般大都得遵守,即使有很多人不信这些。中国“孝道”文化中存在死后尽孝的典故,然而,随着殡葬行业被网络列入十大暴利行业,殡葬业更是爆出公益属性缺失,暴利,垄断性质,为什么殡葬行业总是给人负面的影响呢?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殡葬行业公益属性缺失。近几年政府主导的殡葬基本服务类项目基本都回归公益属性,基本实现全部免除。2019年中国死亡人口近一千万,一方面面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方面是庞大的公益性服务支出,政府公益性、生态化殡葬建设的步伐并未跟上。由于市场空间巨大,市场监管缺乏有效法律规定,私人殡葬经营服务机构鱼龙混杂,中介漫天要价,炒墓成为利益链条的龙头项目,种种乱象频发。传统殡葬理念下,大多数人都希望厚葬逝去的亲人,选择较好的墓地,选用较好的殡葬用品,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正是利用了大众的心理,利用了传统的习俗,殡葬产业才毫无顾忌地“闷声发大财”,让逝者的亲人们更是不堪重负。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随着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殡葬改革初期提倡的花圈、简单遗体告别等寄托哀思的形式,已不适合群众的"胃口"。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资源的锐减和环境的恶化,引发了殡葬业的一场以解决遗体处理与人类生存环境为核心内容的崭新革命,倡导低碳祭祀、绿色殡葬成为我国殡葬业的转变方向。群众觉悟和意识程度不同,中国受几千年传统思想影响,观念转变历程艰难。很多人在网上发声社会资本入住是解决殡葬暴利垄断的最好方法,在这个活人与死人争地的年代,社会资本无法有效引导完成这些事情,过去政府管理职能缺失导致的景区、道路、水库等的墓地,现在成为环境治理、整治的一个难题。在某些城市严控公墓用地审批背景下,“炒墓地”之风盛行,墓地每平方米价格甚至超过房价,“死不起”的忧虑触痛公众敏感的神经。

现在普遍进行的移风易俗工作,很多人说现在政府规定只能在殡仪馆或者指定场所进行办理,这个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如果不是强制措施的话,小区内经常办丧事,你的心情有何感想。人生而平等,死后却未见平等,子女的经济条件可能决定着很多不同,过去大操大办的事件屡见不鲜。受封建文化影响,殡葬习俗层出不穷,灵棚、迷信用品五花八门,看似拉动内需,在一个攀比的国度,对于穷人来说可能是一个致命的孝道,社会文明的发展,政府依托职能部门加快提升人们的精神层面。

殡葬业是关乎社会每个成员的民生大事,移风易俗和文明丧葬,需要好的政策引导,亦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这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保卫战中。